-
“法國似乎正回到第四共和國,這對歐洲是壞消息”
雖然阻止了極右翼政府上臺,但法國面臨著更棘手的問題。由于沒有一方能夠拿下絕對多數(shù)席位,法國即將迎來“懸浮議會”。眼下,三個規(guī)模差不多的聯(lián)盟彼此不肯妥協(xié),讓政府組建面臨困境,也給未來議會的工作帶來很大不確定性。外媒紛紛用“混亂”“撕裂”“動蕩”等詞匯描述法國的政治前景。[全文]
-
法防長:黎巴嫩不需要戰(zhàn)爭,我們馬上提供數(shù)十輛裝甲車
據(jù)路透社11月6日報道,法國國防部長塞巴斯蒂安·勒科爾尼結束對黎巴嫩的訪問后,在接受黎巴嫩媒體采訪時宣布,法國將向黎巴嫩軍隊派遣數(shù)十輛裝甲車,以便黎巴嫩軍隊能夠在該國正常執(zhí)行巡邏任務。[全文]
-
為籌備奧運,巴黎轉移大量流浪者?
(觀察者網訊)距離2024年巴黎奧運會開幕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,巴黎各項準備工作緊鑼密鼓進行中。據(jù)美國有線電視[全文]
-
馬克龍:好日子快過完了,但捍衛(wèi)自由需要有犧牲
-
“半年來我和普京至少通話100小時,法國應充當調解人”
據(jù)塔斯社報道,法國總統(tǒng)馬克龍當?shù)貢r間6月3日接受法國媒體采訪時表示,在過去半年中,法國和俄羅斯總統(tǒng)至少進行了100個小時的電話會談,相信法國應該成為俄烏問題的調解人。[全文]
-
馬克龍的勝利,能掩蓋法國一分為二的脆弱嗎?
雖然馬克龍總體上獲勝,但勒龐在法國一些地區(qū)以及年輕人和工人階級中領先。她的支持者每一次都在壯大。馬克龍當務之急是調和這 "兩個法國",以避免在通貨膨脹飛速發(fā)展的背景下發(fā)生社會危機。黃馬甲、黑馬甲群體,在他的慶典之夜,就已經走上街頭了。[全文]
-
法國大選,普京贏了?
2022年法國大選似乎是五年前的翻版,兩個老對手馬克龍和勒龐女士再度雙雙進入第二輪。但是和五年前相比,已經有了質的變化。[全文]
-
這份法國少年報紙,竟也開始反華“洗腦”
法國一些媒體每年都在歪曲、抹黑中國,但是,我們沒想到,他們已經開始對孩子下手了!一份給10歲-14歲的孩子看的報紙,現(xiàn)在也來談“新疆問題”。法國華人正準備利用法律手段起訴這家媒體,此前已經有成功的案例。[全文]
-
“法國視中國為合作者、競爭者、對手,并非G7的敵人”
據(jù)法媒報道,法國外長勒德里昂6月18日接受法國BFMTV電視臺訪問時表示,面對中國應采取“多樣化”姿態(tài)應對,法國認為中國既是合作者,也是競爭者及對手,但美國卻把重點放在視中國為對手上。[全文]
-
紀念拿破侖逝世200周年,法國人在想什么?
今天談論拿破侖,希望將其成長軌跡與現(xiàn)在的中國青年們共享。除了避免他的錯誤,從他那里我們也可以知道,機遇是有準備者的機遇。一旦天降大任時,只有一個想當將軍的士兵才能面對機遇的微笑,成為一名真正的將軍。[全文]
-
法國全境封城,持續(xù)4周
-
法國接種已成荒誕劇,3成疫苗可能要進垃圾桶
法國政府怎么也想不到,疫苗接種第一個星期就被各種批評聲狂轟亂炸,畢竟為了確保注射萬無一失,且保障每個人都是自愿接種,政府提前出了一整套嚴格的疫苗接種規(guī)范。手冊長達45頁,甚至細到市民接種前的醫(yī)療咨詢有哪些人可以陪伴都被詳細列出。[全文]
-
法國抗疫隨筆 | 抗議封城,圣誕老人被綁在棺材上游行
法國第二次封城日期的選擇,瞄著“圣誕節(jié)保衛(wèi)戰(zhàn)”。沒有解封的萬全之策,只是利害取舍與政治選擇問題。對于當前法國來說,松綁圣誕節(jié),然后再封,這也算“兩害相權取其輕”吧。[全文]
-
法國抗疫隨筆 | 抵制亞馬遜,“向下拽”的平等靠譜嗎?
經歷磨難收到法國網購產品的經歷有,但徹底失聯(lián),一籌莫展還是第一次。兒子說,下次還是找亞馬遜吧!而恰恰這幾天的新聞,都在反復報道法國各界聯(lián)合抵制亞馬遜……[全文]
-
法國抗疫隨筆 | 荒誕下了兩個蛋:謊蛋和慌蛋
小商店撐不下去了,紛紛抗議:為什么家樂??梢再u花我們不能?為什么FNAC可以賣書我們不能?為什么大超市可以賣電器我們不能?這三個“天問”,都集中在政府說的禁足期間只能買賣之“第一生活必需品”的定義是什么。于是乎,荒誕的一幕出現(xiàn)了……[全文]
-
法國防疫隨筆 | 自我隔離會曠課,等于學了雷鋒還學了董存瑞
最出人意外的還是兒子學校的反應:對兒子變密接者不但不回郵件、不給提示,還義正詞嚴索要社保機構開具他是密接者證明(而這個證明疫情8個月,我從未聽說過),否則以曠課論。而要得到這個證明,按照法國的效率,這個“車轱轆架”最少也要打十天半個月吧?[全文]
-
凡爾賽最值得炫的“富”,“凡爾賽文學”可學不來
“凡爾賽文學”主要的目的就是展現(xiàn)自己的奢華生活,但當年貴族們在凡爾賽宮里的享受是要付出“代價”的。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也不只是搞“權力的游戲”,還鼓勵了科學文化的發(fā)展.[全文]
-
“馬克龍打來電話,譴責咱美國媒體將暴力合法化”
11月15日,《紐約時報》刊登專欄作家本·史密斯(Ben Smith)的文章,記錄了馬克龍如何在一通電話中表達對美國媒體的不滿,批評它們不指責制造恐怖襲擊的人,反而指責法國,“將暴力合法化”。[全文]
-
如果拜登拉攏歐洲,那里還有“獨立自主”的戴高樂嗎?
就解放巴黎、保衛(wèi)斯特拉斯堡、占領德國等問題上,戴高樂與羅斯福針鋒相對,多次進入嚴峻的零和博弈,最終使羅斯福讓步。戰(zhàn)后,戴高樂在西方國家?guī)ь^挑戰(zhàn)美元金融霸權,率先把存儲在美聯(lián)儲的法國黃金按35美元一盎司黃金的價格如數(shù)贖出并運回法國,更堪稱經典。[全文]
-
封城都擋不住恐襲,法國在為否定中國經驗付出代價
應該說處理極端主義的中國模式是比較適合法國的。但是法國由于意識形態(tài)至上,也由于地緣政治的競爭,一直批評中國的做法。所以他們自己也騎虎難下,不敢也不能去借鑒中國的成功經驗。[全文]
上海市互聯(lián)網違法與不良信息舉報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