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高志凱:日本軍國主義蠢蠢欲動,我呼吁各方聯(lián)合發(fā)布聲明禁止日本修憲
【文/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高志凱,整理/觀察者網 段平洋】
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勝利80周年,這場勝利奠定了戰(zhàn)后國際秩序,并通過一系列國際法律文件的確定下來,包括聯(lián)合國憲章、波茨坦公告、開羅宣言等。這些文件不僅明確了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的原則,還規(guī)定了戰(zhàn)后國際社會的許多基本規(guī)則,比如國家主權平等、不干涉內政、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等。這些原則至今仍然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(wěn)定的重要基石。
根據1947年施行的《和平憲法》第九條,日本承諾永遠放棄以國權發(fā)動的戰(zhàn)爭、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。為達到前項目的,不保持陸??哲娂捌渌麘?zhàn)爭力量。不承認國家的交戰(zhàn)權。這一條款旨在通過法律形式限制日本的軍事化發(fā)展,防止其重蹈軍國主義覆轍。
但戰(zhàn)后,日本對恢復軍事力量一直蠢蠢欲動,日本當前處于一個敏感且需要做出重大抉擇的時期。部分日本勢力提出“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”的論調,甚至存在為此修改憲法的企圖。審視當今日本的情況,有兩個方面需要注意:
一方面,日本和平憲法明確規(guī)定禁止日本的自衛(wèi)隊(日本無軍隊)離開本土到海外執(zhí)行軍事行動。但是,我們也知道,近幾屆日本政府、包括安倍晉三的第二個任期,希望能修改日本憲法。
但修憲面臨根本性制約:首先,絕大部分日本民眾不會答應,日本民眾普遍不希望日本再次卷入海外戰(zhàn)爭。和平主義已成為日本社會的主流訴求和民心所向。
5月3日憲法日 日本民眾于舉行護憲集會
另一方面,美國與中國的戰(zhàn)略博弈正在加劇,背后原因在于美國多次主動挑事,不斷在臺海以及菲律賓和南海問題挑釁中國。在此背景下,考慮到日本從1895年至1945年對臺灣的殖民侵略歷史,日本國內確實存在一種根深蒂固但毫無根據的想法,即認為日本對臺灣懷有“特殊感情”或負有“特殊責任”。
自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后,它就與臺灣再無聯(lián)系,任何所謂特殊責任均無法律和歷史依據。近年來,日本國內屢有部分議員和政客蓄意滋事,鼓吹“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”。據觀察,迄今為止,日本政府尚未正式采取這種錯誤立場。
所以現(xiàn)在臺灣島內一些分裂分子氣焰囂張,他們一直想把美國卷入臺海局勢,包括推動對臺軍售。這些分裂分子利用日本部分政客的言論,宣稱“日本說了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”,進而臆測若臺海生變日本必會出手相助。
這就引出一個關鍵問題:日本能做什么?在國際場合,我已多次澄清事實:如果日本企圖采取軍事行動援助臺灣分裂勢力搞所謂“獨立”,這種行為本身直接違反日本現(xiàn)行和平憲法,也違背了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時所做出的國際承諾。
所以面對當前形勢,我認為現(xiàn)在到了必須一錘定音的時刻。回顧歷史,中國人民的抗日戰(zhàn)爭持續(xù)了整整14年(1931-1945年)。中國政府的一貫立場是:即便沒有美國1941年的參戰(zhàn),中國的抗戰(zhàn)也必將堅持下去,直到將日本侵略者徹底趕出中國。
當然,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,迫使美國對日宣戰(zhàn),這對于中國抗戰(zhàn)勝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。從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,中國與美國作為盟軍并肩作戰(zhàn),最終徹底擊敗了日本法西斯勢力。
此外,蘇聯(lián)的作用也不容小覷,在二戰(zhàn)亞太戰(zhàn)場最后關頭對日宣戰(zhàn),出兵中國東北(當時被日本稱為“偽滿洲國”),對中國人民取得抗戰(zhàn)最終勝利同樣起到了關鍵作用。
1945年,蘇軍在哈爾濱。
我認為當前中俄兩國是時候采取共同行動,甚至考慮發(fā)表聯(lián)合聲明,明確反對日本修改現(xiàn)行和平憲法,堅決制止日本放棄和平憲法的核心原則。尤其需要強調和明確規(guī)定,日本自衛(wèi)隊無權、也無法律依據在海外執(zhí)行作戰(zhàn)任務,這一點至關重要。
同樣的,美國也并未明確表示允許日本自衛(wèi)隊赴海外協(xié)助其進行軍事行動。鑒于此,我認為可以將那些鼓噪“臺灣有事即日本有事”的日本極端分子逼入墻角,迫使他們明確表態(tài):是選擇尊重現(xiàn)行的日本和平憲法,還是意圖修改憲法,企圖制造一種局面,使日本自衛(wèi)隊轉變?yōu)樗^的“國防軍”,并擁有赴海外作戰(zhàn)的權利。如果出現(xiàn)這樣的狀況,美國是什么態(tài)度?中國是什么態(tài)度,俄羅斯又是什么態(tài)度?
英國也參與了亞太戰(zhàn)爭,但當時它全撤了,撤到英屬印度,所以并沒有發(fā)揮什么實質性作用。它的貢獻在于,在歐洲戰(zhàn)場上堅決不投降,最后跟美蘇協(xié)同作戰(zhàn),取得了歐洲戰(zhàn)區(qū)的勝利。
因此,在亞太地區(qū),考慮到中國人民一共進行了長達14年的抗日作戰(zhàn),我覺得是時候和俄羅斯聯(lián)起手來,呼吁日本繼續(xù)做正確的事,堅決制止日本做出錯誤的選擇。
我們舉行盛大的閱兵式來紀念這一重要日子,同時警示日本必須永遠放棄軍國主義思潮,絕不能再將其自衛(wèi)隊派往海外,單獨或與其他國家一起,執(zhí)行軍事行動。
這一點至關重要,因為對東亞地區(qū)和平最大的潛在挑戰(zhàn)和威脅,正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抬頭。目前,制約日本軍國主義抬頭有幾大關鍵支柱:一是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時所作出的國際承諾;二是戰(zhàn)后制定的和平憲法;三是日本歷屆政府自1945年至今反復重申的承諾——永不派遣軍隊赴海外從事軍事行動。
我們正處在一個歷史的關鍵轉折點,日本何去何從對未來具有決定性影響。我堅信,日本只能選擇擁抱和平,我們永遠不能接受日本再次擁抱戰(zhàn)爭。
再來看中美關系,我始終堅信,所謂“中美必有一戰(zhàn)”的修昔底德陷阱論調,是極其荒謬的。將這一理論生搬硬套到中美兩個核大國身上,不僅不符合歷史規(guī)律,更是對國際戰(zhàn)略格局的嚴重誤判。我的觀點是:中美之間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和平。我一直在推動這一和平愿景成為現(xiàn)實。
確實,美國部分勢力仍在不斷制造緊張,他們認為他們可以在臺海和南海兩個方向挑起事端,以達到遏制中國的目的。
美國不斷向“臺獨”勢力提供武器,試圖煽動臺灣的離心傾向,甚至公開支持“臺獨”。但必須明確指出:臺灣的未來,必須由包括2300萬臺灣同胞在內的14億中國人民共同決定。美國在這一問題上的操弄,得手的可能性很小。中華民族有堅定的意志和能力捍衛(wèi)國家統(tǒng)一。
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,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平臺觀點,未經授權,不得轉載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,每日閱讀趣味文章。
-
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。
- 責任編輯: 段平洋 
-
“新西蘭糾纏了大半年,這國還是跟中國簽了”
2025-09-02 14:04 -
“支持中方倡議,愿開展實質討論”
2025-09-02 12:01 上合組織 -
“美國人小肚雞腸:當年那么干,是擔心中國把美國旗子拔了”
2025-09-02 11:59 航空航天 -
金價一度突破3500美元大關,創(chuàng)歷史新高
2025-09-02 11:46 黃金游戲 -
締造防務合作黃金時代?日本揣著“戰(zhàn)略縱深”夢
2025-09-02 11:35 -
“這回莫迪終于不拉胯了”
2025-09-02 11:14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-
比利時跟進:將承認巴勒斯坦國
2025-09-02 11:08 巴以恩仇錄 -
這個小國資源豐富,美國操心:中國給造橋,還想要…
2025-09-02 10:54 中美關系 -
“其他歐盟國家沒派代表赴華,不理解”
2025-09-02 10:54 -
“莫迪與普京在中國打得火熱,不理特朗普氣噗噗”
2025-09-02 10:35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-
“順理成章,勢頭在中國這邊”
2025-09-02 10:07 上合組織 -
“8艘軍艦帶著1200發(fā)導彈,正瞄準委內瑞拉”
2025-09-02 10:07 -
“普京尚未就會見澤連斯基與特朗普達成協(xié)議”
2025-09-02 10:02 俄羅斯之聲 -
“天津這邊風景獨美,西方該緊張了”
2025-09-02 09:19 -
往烏克蘭派兵?德防長:你歐盟哪來的權限
2025-09-02 09:14 烏克蘭之殤 -
阿富汗地震已造成至少800人遇難、2800人受傷
2025-09-02 08:28 -
美國又下黑手,“中企早有準備,逼著自力更生”
2025-09-02 08:16 -
特朗普“暴怒”:印度,你…
2025-09-02 08:16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-
朝鮮宣布:金正恩已乘專列啟程來華
2025-09-02 07:49 朝鮮現(xiàn)狀 -
七三一部隊再添新罪證,原隊員口述證詞揭開細菌戰(zhàn)真相
2025-09-02 07:00 日本
相關推薦 -
“顧及中韓,高市考慮放棄秋季參拜靖國神社” 評論 113為得獎拼了?“特朗普要求主持,還不讓中方在場” 評論 143默克爾一句話,東歐四國炸了鍋 評論 244“環(huán)保少女”對以色列火力全開 評論 300阿根廷提升高粱出口標準:就算得罪美國,也得賣給中國 評論 164最新聞 Hot
-
“顧及中韓,高市考慮放棄秋季參拜靖國神社”
-
俄商要求印度:得付人民幣
-
“怕趕不上中國”,美軍最快本周宣布
-
“令人意外,中印巴站在了同一邊”
-
為得獎拼了?“特朗普要求主持,還不讓中方在場”
-
中國獲全票接納,“美國關門,中國敞開大門”
-
“歷史性超越!中印貢獻巨大”
-
默克爾一句話,東歐四國炸了鍋
-
新當選市長遭持刀襲擊身受重傷,德國總理發(fā)聲
-
李在明夫婦時隔8年出演綜藝,在野黨發(fā)難
-
20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
-
高價買AI報告翻車,澳政府嘴硬:不影響
-
“不確定性將非常大,她幾乎沒有好的選擇”
-
看到洪水沖毀橋梁竟大聲訕笑,臺官員被批“冷血”
-
馬杜羅:“恐怖組織”企圖嫁禍
-
“環(huán)保少女”對以色列火力全開
-